《排華法案》的一百年後,我們在實現社會正義方面繼續發揮作用
加拿大《排華法案》於1923年通過,至今已過去100年。在頤康,我們想起並思考先輩在這片土地上走過多麽漫長的道路,以及加拿大人華裔、亞裔和所有不同種族與背景的人,在實現種族平等方面還要繼續走多遠。頤康服務的一些長者親身經歷了《排華法案》的辛酸,這提醒了我們該法案持久且深遠的影響。
回顧歷史,建立一個阻止和解決種族主義和歧視的社會是頤康和加拿大人的職責。
有關《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是一項禁止華人移民進入加拿大的法例。要求完全停止華人移民的呼聲源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但得到了加拿大各地的廣泛支持。在戰後時期,貧窮的經濟狀況經常被歸咎於少數民族,導致加拿大和其他國家普遍出現反華的種族主義情緒 [2]。
加拿大只准許四類華人移民:外交官和政府代表;在加拿大出生並因教育或其它原因而離開的兒童;移民和殖民部所定義的商人;以及在大學或學院上學的學生。
運送華人移民的船舶總重量每250噸只允許搭載一名華人移民。已經居住在加拿大的華人必須登記並攜帶附有照片的身份證件,以證明他們遵守了該法案的規定。甚至在加拿大出生和入籍的華人也必須登記 [4]。工作上,華裔加拿大人在就業和晉升領導職位方面則障礙重重,從而使不平等的循環長期存在。
《排華法案》生效了24年,直到1947年才被加拿大政府廢止。據估計,這些年來,只有不到100名華人移民被加拿大接納 [5]。其他已經在加拿大定居的華人移民則無法將配偶和子女帶到加拿大,限制了華人社區的自然發展 [6]。
華人移民受到嚴格的管制和監視。他們還經歷了公開的系統性種族主義,這對其健康和福祉都造成了負面影響。華裔加拿大人在獲得醫療保健、就業和住房方面也經歷了巨大挑戰,導致他們健康狀況不佳、貧窮及社會邊緣化。很少有統計數據可以量化《排華法案》對加拿大華人的影響,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加拿大華裔長者繼續經歷著高比例的社會孤立率,且有著更低的健康狀況 [7]。
儘管該法案給幾代加拿大華人造成了這些重大困難和負面影響,但我們的華人社區依舊為自己使加拿大成爲一個偉大的國家所作出的一切貢獻而感到自豪。然而,我不禁要問,如果沒有這項法案,華裔加拿大人今天在社會上會有什麽進步和地位?
頤康成立於1987年,是多倫多最早的「加拿大華人療養院」之一。頤康為無處可去的華裔長者提供切合文化的護理服務,讓他們可以交流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無論在過去還是當下,頤康一直代表著社會正義,為大多地區輪候名單上的8,000多人提倡長期護理、社區支持服務、家庭護理和臨終關懷/姑息治療。
請加入我們,因爲我們將繼續倡導社會正義,並與其他多元化的社區一起,繼續頤康這段改善公平、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旅程。